


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嚴允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。孫朝輝、李寧、袁川等市四套班子領導、“法檢”兩長出席會議。
于秀明強調
當前,我市正處于厚積薄發、爬坡過坎、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,全市上下要深刻認識多重疊加的風險挑戰,積極搶抓新能源產業可遇不可求的風口期、新一輪產業轉移決不可喪失的高峰期、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機遇期,放大坐標系,找準參照物,搶抓機遇,咬定目標,勇挑重擔,不斷尋求跨越趕超,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。
于秀明強調
做好今年經濟工作,要牢牢把握“穩好、進強、調優”的原則要求。
“穩好”就是堅持穩字當頭、穩中求好,把握改革的力度、發展的速度和經濟社會發展可承受的程度,全力保障安全穩定,穩住經濟基本盤,穩住發展好勢頭,實現經濟穩、物價穩、預期穩、人心穩、社會穩、大局穩。
“進強”就是堅持穩中求進、進中圖強,著力推動綜合經濟實力進位圖強、產業項目進位圖強、改革創新進位圖強、綠色發展進位圖強,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、各方面形成趕超跨越生動局面。
“調優”就是堅持優化升級、提質增效,持續調優發展方式、發展路徑,調優經濟結構、產業層次,調優生態質量、功能品質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努力實現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續、更為安全的發展。
“穩”是前提和大局,不僅要穩得住,還要穩得好;“進”是目標和導向,不僅要進得了,還要進得強;“調”是路徑和抓手,不僅要調得成,還要調得優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大力推進三者協調共進、協同發力,確保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。
于秀明深刻闡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精準發力、著力破解的六個方面重大問題。他強調
——要聚焦產業轉型,在打造全產業鏈上示范爭先。深入實施“開放創新、強攻工業”戰略,著力引進新變量、創造新組合、培植新優勢,大力推進全產業鏈發展,重點強化科技創新支撐,集中攻堅項目落地難題,加快打造一流環境品牌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不斷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。
——要聚焦城市更新,在建設高品質城市上示范爭先。深入落實省委書記易煉紅在宜春調研時提出的“堅定不移打造精致精美的宜人之地”要求,堅持精心規劃、精致建設、精細管理、精明增長,深入推動城市更新,著力把城市打開來、把功能建起來、把山水露出來,努力建設人見人愛、宜居宜業、精致精美的高品質城市。
——要聚焦鄉村振興,在建設美麗鄉村上示范爭先。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巨大經濟增長點來抓,立足特色資源,關注市場需求,堅持精準發力,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;抓好村莊規劃編制工作,改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,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,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;將脫貧攻堅積累的經驗做法順利過渡到鄉村振興當中,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。
——要聚焦雙碳目標,在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上示范爭先。堅持先立后破、穩扎穩打,優化完善我市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、路線圖、施工圖,奮力在優化產業結構中“降碳”、在調整能源結構中“減碳”、在發揮生態優勢中“固碳”,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,在綠色低碳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。
——要聚焦共同富裕,在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上示范爭先。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全力保障基本民生,用力辦好民生實事,大力釋放消費需求,著力解決就業崗位、托幼園位、上學座位、醫療床位、養老點位、停車車位、如廁廁位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明顯的實質性進展。
——要聚焦守牢底線,在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上示范爭先。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主動仗,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底線、糧食安全底線,積極防范化解地方政務債務風險,確保不影響、不阻斷全市發展大好進程。
于秀明強調
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,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。全市各級黨委、政府和領導干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,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行力,全面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,堅定捍衛“兩個確立”,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要堅持科學決策,把飽滿的工作熱情與科學求實的工作態度結合起來,樹立科學思維,深入調查研究,暢通民意渠道,確保決策符合發展規律、契合民心民意。要狠抓責任落實,把抓發展作為“一把手工程”,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,加快政策統籌協調,加強經濟調度分析,著力穩定經濟基本盤,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。要鍛造過硬本領,樹立全球眼光、全國視野,善抓主要矛盾,完善知識結構,不斷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、自然規律、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力。要強化干部作風,始終保持爭創一流的拼勁、雷厲風行的干勁、攻堅克難的闖勁、持之以恒的韌勁,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工作快落實。
于秀明強調
歲末年初,要統籌抓好經濟運行、春節穩價保供、安全穩定、節假期間廉潔自律和科學謀劃今年等重點工作,為實現首季“開門紅”、全年平穩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
要堅持“擴總量”與“提質量”協同發力,推動工業集約集群發展、農業優質高效發展、服務業高端融合發展,持續做強產業支撐。
要堅持“抓改革”與“謀創新”協同發力,推進重點領域改革,提高科技創新水平,打造一流營商環境,加速釋放動力潛能。
要堅持“擴內需”與“促開放”協同發力,聚焦項目穩投資,深入挖潛擴消費,搶抓機遇促開放,有效拓展發展空間。
要堅持“市縣聯動”與“城鄉互補”協同發力,推動區域協調發展,提升城市功能品質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一體推進融合發展。
要堅持“兜底線”與“優供給”協同發力,健全社會保障體系,優化公共服務供給,提升生態環境質量,不斷增進民生福祉。
要堅持“抓發展”與“保安全”協同發力,堅決維護經濟安全,切實抓好生產安全,全力確保社會安全。

文章來源:宜春發布